根據近郊的古文化遺址、早在七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烏鎮這一帶就開始繁衍生息。多朝代文化日經月累的傳承、因而有了今日豐富的淵源歷史。原烏鎮為一大鎮、兩條老街把這個鎮給劃分了東西南北四處、因而衍生了東柵、西柵、南柵與北柵、當中又以被包裝成觀光旅遊區的東西兩柵最為出名
把行李拿到今晚準備入住的西柵民宿、因為剛剛check in的小哥有提醒東柵約莫5點左右就會關園、所以輕微的稍作休息後、我們便又趕著出門前往東柵去
西柵入口
在西柵入口的對面直接就是公交車站、這是有免費的東西柵接駁車以及K350公交可搭乘前往東柵或是烏鎮汽車站。據說在旅遊旺季時那搭乘免費接駁車的人潮可說是跟跨年演唱會現場差不多、所以有不少遊客乾脆選擇花個1塊錢搭公交前往、畢竟出來旅遊、時間有時候比金錢還要寶貴...看來我們運氣好像還不錯、旅遊淡季加上下雨的日子、等車的人根本不超過10位(lucky )
從西柵搭車到東柵不過10分鐘上下的車程(可能甚至不到)、這就是免費接駁車的樣子
這是東柵的搭乘處、其實下車跟上車的位置差不多
東柵入口
一進東柵就看到這個一個大型地圖介紹
先把最重要的地圖拍下來、這樣才不會迷路或是錯過(老江湖)
在東柵同樣可以選擇搭船遊河、不過這邊完全就是必須自費
東柵幾乎一開始的地方就有一些店鋪商家、而且沿路發現超多在販售花生糖等東西、然後妃爸又是花生糖愛好者、竟然在入口第一間店就忍不住買了幾盒、被妃妃笑到不行(呵呵)
除了季節以外、天氣應該是個很大原因、下著雨的古鎮、沿路人潮都不是太多
不過妃妃倒是認為雨後的景就好像經過洗禮般、特別明亮清晰
一條河道把小鎮住家分成兩邊、照片上看到的這些可都是真的民房、是當地居民的家呢!
特別愛這類的中國樸風、怎麼拍都美(是說風景啦 ^^")
蘇杭最多的就是楊柳、垂立在河畔
小時候曾經跟著家人到泰國普吉島旅遊、那時候第一次看到建造在海上的小屋、特別喜歡坐在延邊然後把雙腳垂吊在海上、特別有趣。水鄉的房子雖然是在河邊、但同樣的打開後門就是一整條河、有時候有些住家還會在後門邊幫拴上一搜小船、這裡不騎機車不開車、直接搭船最便利(呵呵)
這裡有股清末民初的感覺、若是有張紙傘的話、那就更詩情畫意
跨越石橋來到鎮的另一側、這一邊似乎都是一般民宅、走在石舖的道路上、在這裡拍照又別有一股味道
茅盾故居
茅盾是中國有名的文學作家
沿著河畔走到盡頭、我們無意中來到了個廣場、這裡有座大廟修真觀
廟的對面還有個戲台、而且真的有人在唱戲唷!雖然不是很懂中國的戲曲、不過還是能聽出唱的真不錯(唱滴是方言 @@)
水鄉古鎮的特色就是橋梁多
不過這種石造橋也只有在南方才看到的
老實說走到這邊我們已經開始有些迷路哩!加上雨勢也漸漸變大
靠著本質中的方向感、誤打誤打又繞回了剛剛的廣場。到過北方後、就會明顯感覺到中國南北文化與建築上的差異、看著眼前的牌坊、想著西安的牌坊、完全不同風格、這裡是種柔弱的藝術美感、而西安是實在的歷史味
是時候要跟東柵道別了、天空的不作美稍微澆了點興致、不少店家都是沒營業狀態、雖說這樣的東柵也別有一股清晰與安靜感、或許我們該慶幸來對日子、下雨的江南雖然不至於山色空蒙雨亦奇、卻仍然像是穿越時空到了民初時期、只差沒跟著換上民國初期的衣服(笑)
怎麼來就怎麼走、我們沿著來的路又回到了出口、正巧迎接的接駁車已經在等候、連忙衝上前請師傅等等、再次將我們送回了西柵。不敢說走片大江南北、但眼前這種柔情似水的中國南方文化倒是第一次(電視上倒是看過不少 )、想必也會成為一段難忘的回憶吧